最近在小屋常遇到Nick,我跟她說「妳的身體最近進步很多」。她說她感覺到了。上了主題課,更理解怎麼練習,大家真的都需要上一下,然後主題課的周間更要來勤練,第二週的內容會吸收得更好,身體的感覺會更好。
太棒了,我有時候不好意思開口,有些人真的需要在觀念上好好調一調,你可以幫忙分享你的心得嗎 ?
沒想到.... 下午就來了一篇 很真摯的長文..... 真是太感動了.
一字不改.... 連段落都不調..... 😆😁😆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文長,但是是非常真摯的分享。
今年3月參加了小屋舉辦的密集課,想先簡單說明我的練習歷程。
約在2016年認識小屋開始持續練習,直到2019年在那時候,當時的穩定練習讓我和ashtanga的關係是,她是支持我體能的一項運動。
雖然老師總是耳提面命的告訴我呼吸的重要性,隨著我體能和身體的改變,我的確一直循序漸進的「進步」。體位法的完成度越來越高,那樣的成就感,也是持續練習的獎勵。
而所謂的「進步」,單純是體位法完成的「程度」。
但話說回來,現在的我認為,ashtanga不會「需要」你「進步」,她需要練習者深耕身體的內在,向下紮根穩定。
如同一棵林間的大樹,沒有燦爛奪目的花朵,只是鬱鬱蔥蔥的,穩定的,不著痕跡的,停留在遠處,日復一日的紮根。
經歷結婚生子後,再度回到教室的第一年,稀稀落落不穩定的的練習,讓我夾在工作育兒中掙扎,總是故此失彼,那樣的練習,似乎只是為了給自己一個交代。
於是我給自己一個問題:到登出世界之前,什麼是我最需要的?
答案很快就出來了:我的身體健康。
有了這個答案之後,我給自己一個機會,特地空出時間,我想要知道,如果我持續練習一個區間,身體會發生什麼事?情緒會發生什麼事?
回頭聊,3月參加了昂密集課+連續練習數天。
舉例來說;過去無數次在週五練習的頭倒立好了。
在密集練習後,我真正第一次感受到原來吸氣後,骨盆轉上去,是一件輕巧自然並且毫無壓力的體位。我的頸椎、肩膀,我的胸腔,沒有任何「感受」,我就想說站在地面上一樣自然。
我強烈覺得,曾經在小屋練習過的朋友,更適合參加密集課,會有一種,乘風破浪的助力,因為有過練習的基礎,熟悉老師們傳達的邏輯,乘風破浪而且是順風!
參加後,練習的效果是加乘的!
持續練習的這陣子,我很感謝ashtanga,現在的我認為,她不是一項運動,她讓我變得更健康是附加價值,我認為她是能陪我走過人生的朋友,不離不棄的那一種朋友。
她讓我知道,不論外界的風雨如何,我們只要原地紮根,我們就不會迷失自己和方向,我們只要啟動呼吸,身體的的宇宙會陪你無限向內探索。
當然,我也非常感激所有代領過我的老師,尤其是peggy、小丘和jenny!
因為有小屋,有熟悉的口令和梵唱,這9年來當我迷惘的時候,總是能在這裡找到安定的身體,回頭就有能力照顧自己的心。
謝謝大家看完,謝謝你們也喜歡ashtanga。